他们是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成千上万支志愿者服务队伍中的一支,但他们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也彰显了卫生健康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近日,省卫健委“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主题采访小组走进西安市国际港务区,实地采访当地“长安号”卫生健康志愿者服务队为民服务的情况。 开展义诊、宣传教育、健康指导,他们是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奶奶,您的血压、血糖都正常,这是您的健康手册,现在请咱的家庭医生给您做心、肺查体。”日前,身着“红马甲”的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志愿者,在为兴南村75岁的许亚静老人进行基本健康检查后,还向老人重点讲解了饮食、运动及中医保健常识。
“我们在新筑和新合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分别组建起了卫生健康志愿者服务队,”西安国际港务区教育卫体局负责人告诉我们:成员为中心党支部成员、家庭医生团队医护人员等,截至目前共有注册志愿者194名。他们活跃在“抗疫一线”“健康义诊”“上门医疗”“健康讲座”“服务十四运 健康我的城”等志愿服务中,用暖心的服务做好辖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7月28日上午,新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队在西航花园小区物业楼下开展了大型义诊活动。该中心在出动中医内科、康复针灸科、小儿推拿科多名医务人员外,还邀请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的心脏内科、肿瘤科、内分泌科、心脑血管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医务人员参加。村民李大爷高兴地说,在家门口就能见到三甲医院的专家,还能做检查,真是太方便啦。
医养结合、心理关爱、指导就医用药, 他们是社区居民家中的健康“医靠” “新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娃们很热情、很负责!老汉得了脑梗,瘫到床上已经两年了,他们定期送药上门更换尿管,进行健康检查和心理辅导,还办了两病就诊卡报销。幸亏有他们,要不我这个老婆子真不知道该咋办呀!” 仓门村60岁的汤老太太对记者说。
“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出门就医比较困难,我们就通过免费义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方式,进村入户,让他们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一对一的定制医疗服务。”今年6月23日,新合和新筑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长安号志愿者,分头深入辖区老年人家中开展免费义诊活动。对此,新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介绍说:由于持续高温,很容易引发老年人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为指导老人健康度夏,我们上门为老年人给予面对面健康指导和服务。

务队还成立医养结合工作小组,为辖区行动不便、有医疗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全年共出动医护人员346人次。
核酸检测、社区防控、送医送药, 他们是疫情防控、守护生命的“前沿战士”!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西安国际港务区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瞬间推向了疫情防控最前线,在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核酸检测、预防针接种、社区防控等繁重工作任务后,他们还经常奔波在送医送药的志愿者服务道路上……
建档管理在外区县的李女士因为疫情滞留在了新合辖区,李女士患有精神残疾,长期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一旦断药,发作起来,可真是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儿子在家急得团团转。突然,李女士的儿子在朋友圈里看到了新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崔亚静送药的信息,赶紧拨通了电话。当崔亚静毫不犹豫地答应后,却站在原地发了愁,公交车都停了,单位的车辆正忙着转运隔离人员……思来想去,崔亚静找来辆电动车,送去了“救命药”!“能给患者送上急需药、救命药,真的没什么。我们的‘小举动’却能解决了患者的‘大问题’,辛苦一点值得!”崔亚静平静地说。据了解,为了解决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缺药困境,国际港务区卫生健康志愿者坚持“疫情期间,药不能断;疫情期间,爱不中断;疫情期间,我们在行动!”的原则,利用休息时间一边通过网络为群众答疑解惑,一边为辖区慢性病患者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药品代购服务,并专程送到患者所在村组村口、社区门口。
“我们就是想尽办法,挤出时间,早出晚归,哪怕再苦一点,也要兼顾上采集核酸和上门送药两项工作。”宋蕾是国际港务区核酸检测点的医疗负责人,也是辖区群众的家庭医生。截至目前,她已经在疫情期间登门送药几十次,被群众誉为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
来源:陕西老年健康报
作者:陈太富 吴宽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